有一些不法分子
假借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,
编造慈善、扶贫、投资、养老等虚假项目,
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
通过网络社交平台
层层发展下线、裂变式传播 ,
这就是“民族资产解冻”诈骗的典型套路!
检察官有话说
“民族资产解冻”类诈骗由来已久,但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,此类骗局不断变换手法、翻新花样,并且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,引诱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。
2019年来,翔安区人民检察院审结利用“亚元”“中国梦”“健康中国2030”等虚假项目敛财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9件31人,涉案金额总计2000余万元,被害人4万余人,涉案人员遍布全国各省。
01以“小投资”“大回报”为诱饵,诱惑力大
为了迷惑受害人,最大限度骗取钱款,幕后组织者、操纵者、指使者不断巧立虚假收费项目,指令骨干代理人以此收取下线会员费用,而骨干代理人通常会以小额“入会费”许诺给予参与人员巨大的资金回报,极具迷惑性和诱惑性。
02以“中国梦”“实现中产阶级”为幌子,欺骗性强
犯罪分子紧跟“中国梦”“民族大业”“精准扶贫”等时政热点,利用民众的爱国热情以及做慈善、求富等心理,编造各类虚假盈利项目,制作虚假的网站,甚至伪造政府机关文件,增强诈骗言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。
03以“搞传销”“拉人头”为手段,传播面广
犯罪团伙搭载即时通信、支付工具,迅速组建团队,采取公司化管理模式,层级管控严密,形成传销式金字塔结构,动员组织能力强,极易形成群体性聚集。
目前,我国没有任何“民族资产解冻类”项目,凡是打着“民族大业”“慈善帮扶”等旗号进行敛财的;凡是声称缴纳几十元、上百元就能返利数十万、上百万的;凡是推广宣传“民族资产解冻”类相关信息,或组建微信群、QQ群,发展会员、收取费用的,都可能是诈骗,均涉嫌违法犯罪。
在捂住“养老钱包”这件事上,
要学会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,
切勿有“以小博大、一夜暴富”的想法,
面对承诺巨额回报的可疑投资理财项目,
一定要擦亮眼睛,高度警惕,
牢牢守住自己或亲人的“钱袋子”!
下一步
翔安区检察院也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、法治自觉、检察自觉依法能动履职,积极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,把打击锋芒对准以提供“养老服务”、投资“养老项目”、销售“养老产品”、宣称“以房养老”、代办“养老保险”、开展“养老帮扶”等为名,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违法犯罪,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扎实成效,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